第二百六十八章 密室藏金
(如果读者您看了觉得好的话还请多多评论,为本作品打分支持哦,您的意见真的很重要。)
…………
只不过这些怀疑目前也都只停留在了猜想的阶段,或许这个“皮骨钉”就只是恰好屯了一批注射器也说不定?
西瑟这正思索着,让面前等待着回话的“皮骨钉”等待得都有了些烦躁,再是开口催促上了句:
“快点!买不买的一句话,磨蹭什么呢?”
“哦哦!……”
而反应过来了的西瑟也赶紧地做出了回应:
“……那么贵的话注射器还是先算了,咱们还是先聊聊‘小零食’吧。”
同时为了避免对面生疑,西瑟回答的同时还佯装出来了满脸的肉疼割舍不下,口吻也依旧用着一副“下线分销商”贪财图利的市侩模样,避免了在注射器的问题上继续深究。
“哼哼,不买就不买……”
一听见西瑟这话里头不似作伪的肉疼,“皮骨钉”的脸上反倒是又挂上了些戏谑的笑,然后才开口和西瑟谈着这一桩生意:
“……那么你就要这点‘小零食’?不再来点‘口粮’?我这各种品类可都齐全,并且都有现货,你给钱我现场就带你去后台拿东西,方便……”
但“皮骨钉”口中的这话才刚刚说出一半,便只见其眼前突然间地闪过了一阵电子光晕,似乎是有人正给其发来了通讯信息。
“……嘿,等我一会,我先看看消息。”
紧接着再等“皮骨钉”撂下来了这么一句,又转过注意力集中到了他自己眼前的讯息上去了。
一听见对面人都这么说了,西瑟自然也不可能继续谈“生意”的事情,只能默默地坐在了吧台的前边端起来了手边“莫吉托”,一边浅浅地啜饮上了两口消磨着时间,一边还不忘了拿眼牢牢地盯住了这会“皮骨钉”的神情样貌,思索着之后应当如何发展话题才能最大限度的套取情报。
然而想法很美好,但接下来突然发生在了“皮骨钉”脸上明显的神色变化还是瞬间吸引走了西瑟的全部注意力,令得西瑟再无暇思索其他。
只见“皮骨钉”在一句话说完开始耐心地阅读着眼前讯息过后不过瞬息,原本还有点的笑模样突然就没了踪影,还像是瞧见了什么过份骇人的内容一样,让那一张本就眼窝深陷,瘦削枯槁恍若骷髅的干巴巴脸上都不由得扭曲了几分,又显得更加狰狞骇人了些。
并且明明这夜场里头的暖气打得也并没有那么足,室内气温也还稍稍显得有些寒凉,但这会再仔细地一瞧“皮骨钉”那鸟窝般杂乱的发丝鬓角,竟是又开始些微地见汗,将那几缕打绺了的头发都给紧紧贴合在了皮肤之上。
正当西瑟因为眼前的突然变化而感觉到了奇怪之时,“皮骨钉”却又很快回过了神来,眼前的电子光晕倏地不见,一双视线也匆匆忙转回到了西瑟的面庞,佯做镇定地接上了刚刚被打断了的谈话:
“啊哈哈……我们刚刚都说到哪了来着?”
但即便这会的“皮骨钉”再怎么假装镇定,全程目睹了他神色变化的西瑟也还是感觉到了一丝好奇,在继续着先前话题之前,先多嘴问上了声:
“出什么事了你?看你都急成什么样子了?”
明明西瑟这一开口语气之中也不见半分的敌意与刻薄,反而尽是关切的意味,但一听见从西瑟嘴中说出来这么一句了的“皮骨钉”却还像是被刺激到了一般,一反先前平静模样地厉声出言:
“关你屁事——!”
这话音之大,语气之凶恶,甚至于都引来了些吧台左右,乃至于不远处酒保的不必要目光汇聚。
当然也同样让面对面的西瑟一时间慌了神,赶忙向着面前人道着歉:
“啊……啊啊……抱歉抱歉!怪我多嘴!怪我多嘴……”
“好了!继续聊我们的‘生意’吧,别你妈瞎逼逼了。”
虽然这突然之间也不知道为什么“皮骨钉”的态度会恶化那么多,但好在其也并不打算将话题就此终止,反而是主动又把话头给拉回到了生意上来。
“那行……”
一时间反倒是让西瑟的大脑有了些短路,停顿了半天,才回想起来刚刚聊到了哪,再继续将话题深入了下去:
“……那……那我就再顺便拿点‘口粮’?不过我也得再考虑考虑拿多少,毕竟我手上还有些挤压的存货来着……”
当然,这会再开口了的西瑟也依旧是延续着自己这一“下线分销商”的角色定位,在言语上也特意着前后话语不出明显的逻辑矛盾。
“哼——”
但这样的话听进了对面“皮骨钉”的耳朵里,却又不知为何引来了其鼻间的闷闷哼声一记。
——————占位符——————
在新的交换形式取代资本交换形式之前都不可能。 因为你只注意到了总量而没有注意到不均,而这种不均正是资本交换形式所带来的,原理在于工业革命之后我们人类的生产组织形式从个人或家庭宗族为单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的组织形式被替代成为了职业化分工形式,即所有劳动者只生产集体所需要的一部分商品或服务,然后再通过交换的形式得到其他人手中自己所需要的全部消费品或服务。 因此,交换这一行为在职业化分工的劳动形式下就显得尤其重要,交换形式的效率高低几乎直接就影响到了社会下个体的生存情况。 而资本交换形式就在这种情况下用“利润”来主动调动起来担任交换这一工作的自然人或法人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来最大限度的提高交换效率保证社会整体运行。 但随着这一交换形式的应用之后诸多负面效果也开始显露,就例如MAX所论证的“利润”挤压了劳动者利益的情况,分配不均。 富者恒富穷者愈穷,与所有欧美发达国家相对的则是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落后与贫困,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生产效率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一是拥有了集体意识的资本阶级不会允许,二是这些过剩的生产效率有些时候就是贫困同胞们口中的生命线。 在我们真正消灭掉资本集体意识之前,人类就只能继续等待机会,不能迈过这条线。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说就是一种可能。 如果强奸判死刑,那么就可以直接从源头减少强奸行为的发生? 对,没错,强奸事件的发生,可以看作是一个概率问题,而只要概率大于0,那么就可以说这种事件一定会发生,只是时间长短数量多少的问题。 但是从立法上将这种行为列为犯罪,并处以刑法,本身是一种通过增加犯罪成本,来降低犯罪发生概率的事情。 本来强奸不犯法,我街上看见漂亮小姑娘就绑回家施暴谁也管不了我,我开开心心。 现在犯法,我街上看见漂亮小姑娘,动歪心思之前,我得想清楚我这么干以后就得吃枪子,那我还会干嘛? 是不是就得仔细想想?是不是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犯罪发生的概率?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认为犯罪的刑罚成本越高,这种降低效果越好。 但有很多情况会破坏这种效果。 一是执法力度不够,法律定的挺好,但出事了没人管,犯罪了没人抓,那法律基本形同虚设。 二是多罪并犯,比方说我本来就是个连环杀人犯,已经可以确定我死定了,那我就没什么负担了,杀人之前我就爽爽,犯个够本。 反正抛却那些额外因素,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对一个有着犯罪冲动的潜在罪犯来说,刑法的存在会不断的提醒他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达成控制犯罪率的效果。 所以,讲了这么多,对于欧美这种为罪犯解脱,为其除罪化的行为,我还是想不通。 为嘛?他图什么? 图一个低犯罪率?我把本来犯罪的行为合法化那我就没有罪犯了?什么好人出的主意呢?
不,这个也是不一样的。 棕熊只取鱼肚,企业倾倒牛奶,还有压榨剩余价值,这三个细分的话是三件完全不同性质的问题。 棕熊只鱼肚,是棕熊在肚子不饿的情况下又获得了食物,于是仅仅取走食物身上最精华的部位然后离去。 这一例中熊与鱼并不是生理意义上对等的角色,并不是人和人,而是食物链上下层的关系。他们彼此并不属于一个社会集体下。 就像是人和面包并不是一个社会中的两个独立成员一样。 所以熊取鱼肚,本质上是生理需求被基本满足的熊,在得到食物资源之后,因为没有掌握食物保存技术而产生的资源浪费。 而企业倾倒牛奶,可以扩展开来看作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社会问题。 企业倾倒牛奶的直接原因是库存积压,生产出的产品卖不出去,要么过期变质不得不处理,要么节省仓储资源清理积压库存。 而产生库存积压又是因为西方消费者的经济能力的下降,几次经济危机之间出现了大量失业人口,底层消费者购买能力下降,直接打击了所有的商业活动。 所以本质上企业倾倒牛奶,其实是经济崩溃在现实社会中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现象。 而压榨剩余价值又完全不一样,一个比较经典的压榨行为就是延长劳动时间。 比如合同上写好工作时间八小时,结果公司强制要求加班四个小时,并且不发加班费,或者说正常时间一小时十块钱,加班时间一小时五块钱。 这就属于标准的压榨劳动者行为。 通过强制延长劳动时间,不发或者象征性发放加班费,冲低单位时间的平均用工成本,损害了劳动者利益来为资本服务。 这是一个社会下,一个集体对其组成的成员的压迫,并且如果遇到这种行为,请直接向当地人社部门进行投诉,劳动法这东西,不去告就基本等于没有,国家是不太可能直接下场的。
先是罗马建立行省城市定居点,吸引人口定居。 然后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南下劫掠,城市失去强大帝国的维持,不能供给大量聚居人口的物质消耗,城市人口流失。 教会接过原本罗马的行政职能,代为城市的基层统治者。 随着日耳曼人与当地人的同化通婚基督化,欧洲人口提升,生产力提升。同时开始出现无地人口,被动的出现了无产阶级。 多余人口聚集城市,城市开始发展出手工业。 手工业繁荣致使商业繁荣,商业繁荣又进一步倒逼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开始出现行会这种早期资本运营模式。 资本新贵与旧封建贵族或主教争夺城市权利。 拥有更多社会资源的资本新贵,在风云诡谲的欧洲政治斗争中最终取得了城市的实际统治权,和国王的承认。 挺有意思。 感觉欧洲的历史,就像是树状图上的另一支一样。 假使中国在五胡乱华以后,无法再一次统一,会不会就是欧洲今天的模样。 假使欧洲在日耳曼,维京,斯拉夫人入侵后,再出一位雄主统一欧洲,会不会就是今天中国的模样。
的确,如果钻了法律的漏洞,那的确不犯法。 但未必符合社会公共道德。 就像是这位大法官,交上了这么一位富豪朋友。虽然没有任何一条法律限制任何人不许和其他任何人交朋友。 但我想美国民众一定会很担心美国的最高司法机关被腐化渗透,不能正常的行使其应尽的职责。 究其根本,法律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想要达成的结果。 法律的存在,并不是单纯为了惩罚罪犯而设置。 对罪犯实施刑罚,本质上是通过增加犯罪行为的法律成本,来震慑潜在罪犯,从而达成降低犯罪的概率。 而手段永远是为了目的而服务的。 仔细想想,为什么我们要称呼一些行为为钻法律漏洞? 因为这些行为虽然没有被法律禁止,但明显违背了社会公共道德,或者是违背了一些法律设置的初衷。 就像是跨国企业经常使用的资金转移,当两个地区之间的税收政策一高一低时。 通过内部交易,以内部价格让高税收地区的子公司的利润转移到低税收地区去,从而达成避税的效果,这个行为在很多国家都适用。 但实际上这样的行为并不能正确的反应该商业实体的经营成果,也损害了当地实体的利益,间接的形成了国际金融掠夺。 所以,虽然这些行为并不会遭到法律制裁,但也绝不能加以鼓励,甚至在一些时候,为了达成理想的效果,还要发动群众力量予以抵制。
(https://www.lewenvxs.cc/4081/4081616/1111082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