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祖龙赤蛇 > 第3章 沛公

第3章 沛公


在陈城内,起义军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战斗。

陈城是陈郡的郡治所在,所以陈城内实际上有两套领导班子:郡守和县令。但义军到达陈城时,这两套领导班子成员几乎都消失了,也不知道是被杀了,还是逃亡了,只剩下一个郡丞。面对着数量庞大的义军,郡丞仍然决定率众死守。

然而,郡丞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官员都逃了,而是陈城的邑民均无抵抗意志。

陈城曾经作为楚国的都城数十年,周围留下了大量的楚国贵族和楚民,还有从各地逃亡来的其他诸侯遗民,像张耳、陈余就隐藏在陈城中。抗秦是在陈城内部汹涌奔腾的暗流。义军到达时,陈城人不仅不会拼死抵抗,反而会开城迎接。

义军顺利地攻入城池,郡丞率领着少数忠于秦的士卒退守谯门。谯门是官府前的大门,也是全城的制高点。双方在谯门周围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秦人终于寡不敌众,谯门陷落,郡丞战死。义军夺取了陈城。

陈胜的阳城人。他所居的阳城,并不是韩国境内的那个阳城,而是陈城外的一个小邑,秦时将它设为县。吴广是阳夏人,在陈城以北不足北里。阳城和阳夏都是陈郡的属县,他们对陈郡还是很熟悉的。这也是他们起事后,迅速打回陈城的原因所在:在自己熟悉的地区建立根据地。

稍微安定了一下局面,陈胜就邀请陈城的豪杰、长老们前来议事。他们称赞道:“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

潜藏于陈城的张耳、陈余也来拜访陈胜。陈胜在阳城就曾耳闻二人的大名,但无缘相会。听说二人未见,陈胜也以礼相待,告诉他们他将在陈城称王。二人劝说道:“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後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

陈胜告诉他们,自己已经派兵西进了。

豪杰、长老的大会并非只讨论了称王的问题,还决定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受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那些秦朝统治相对薄弱的郡县邑民,纷纷杀掉秦朝官吏,响应陈涉。会议决定,以吴广为假王,率领义军主力击打荥阳,打开通往关中的道路。陈城还有一名“贤人”叫周章(字文,故也称周文),他资历很老,曾经在楚相春申君门下待过,后来又成为楚将项燕的视日(负责观察时间、占卜凶吉的文官),可能也是被请来议事的豪杰、长老中的一员。他自称自己会带兵打仗,陈胜给了他一颗将军印,让他到故韩国地界组织力量,攻打关中。后来周章一直打到戏水岸边,成为陈胜军中突入关中的惟一一支力量。

那个一路攻城拔寨,打回陈城的勇将葛婴,则被赋予了东略楚地的任务,具体的目标是九江郡。葛婴是符离人,符离在蕲县和大泽乡以北几十里,应该不是九百戍卒中的一员,可能是攻占蕲县后来投的当地人。可能由于这个原因,葛婴并不得陈胜的信任,不让他伐楚郡,而让他伐九江郡,可见一斑。这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种子。

陈余见陈胜对自己地意见不以为然,就向陈胜具体建议道:“大王举梁、楚而西,务在入关,未及收河北也。臣尝游赵,知其豪杰及地形,愿请奇兵北略赵地。”陈胜同意了陈余的这个建议,派自己的老朋友陈城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给了他们士卒三千人,攻略赵地。

经过一番准备后,陈胜举办了盛大的登基典礼,自立为王,国号张楚。在陈胜准备登基的这段时间内,楚国境内烽烟四起,拥兵数千人者,不可胜数。

各郡县的使者飞报咸阳,告以关东反叛。二世大怒,将报告下发大臣廷议。二世的这一做法无可厚非,有事交大臣廷议,决定策略,是常规做法。但二世对大臣的清洗令大臣们成惊弓之鸟,他们惟恐据实上报后,会成为另一轮清洗的开始,廷议的结论是,关东出了一群比较大的盗贼,各郡守尉正在追捕,已经基本平定,不足为虑。哄得二世开心。

但实际情况大臣们是清楚的。三川郡守李由是李斯的儿子,他立即就得到命令,立即武装全郡,准备平叛。吴广大军到达荥阳后,一头就撞在了硬骨头上。

陈胜称王后,他还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宁陵君魏咎。他带着一群精干的门客来访陈胜。陈胜虽然接待了他,但显然对魏咎很有戒心,他将魏咎留在陈城,只派了魏咎的门客周巿(不是“市”)率领一支小部队去平定故魏地。

陈胜、吴广起义,各地纷纷反叛的消息传到沛县,沛令竟然也动了起兵响应陈胜的念头。沛县是四川郡的郡治所有,按理也有两套班子,但可能郡县两级官员都逃走了,只留下了县令。县令找来沛县的县吏的领头人主吏萧何、狱掾曹参商议。但这两人似乎都无意拥戴县令,他们道:“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县令一听有理,遂请人去召沛县的亡命之人回县。

沛县的亡命之人中,最著名的就是曾任亭长的刘季。刘季现在在哪里,他会不会回来,县令一无所知。他派了刘季最信任的县吏夏侯婴为使,前往征召刘季。夏侯婴可谓刘季的生死之交,为了开脱刘季,他不惜身受酷刑,拒不招供。

但夏侯婴也不知道刘季现在何处,于是又找到刘季的连襟樊哙一同前往。

两人到了芒砀山,找到刘季,转达了县令的意见,请刘季回去,作为县令的核心武装力量,号令沛县邑民。

芒砀山距离大泽乡不过二百来里,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早就传来,各地起事的消息刘季也知道不少,他心里早就蠢蠢欲动。只不过因为自己手下不过百十来人,力量微薄,无力起事而已。县令的征召正是瞌睡时及时送上的枕头。他立即就答应了,让樊哙回去报告县令,自己立即就到。

从沛县到芒砀山一百六七十里路,来来回回要花不少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县令也渐渐清醒过来,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了:谁能担保刘季一定会拥戴自己,一定会对自己忠诚。如果不是这样,就算刘季将自己顶在前面为首,自己也不过是刘季的傀儡。樊哙回来后,县令立即反悔,下令关闭城门,并要捉拿萧何、曹参。

萧何、曹参立即翻墙出城,投奔了刘季。刘季当机立断,立即驱兵沛县城下。他在布帛上写了封信,挂在箭头上射中城中,宣告县中百姓道:”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事实证明,沛令的确毫无自知之明,萧何、曹参的分析十分有道理。在沛为令数年,哪一个暴行不是算在县令的账上。现在突然翻脸要去抵抗秦军,谁会跟着他走?

由于秦法严苛,对不太严重的错误都处以极重的刑罚,严重背离了隐藏在人们心中的善恶标准。就算县令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依法办事,但依然会在民众心目中留下阴影,失去民心。这也许不是县令的过失,而是秦法的过失,但账还是会算在县令的头上。

刘季的帛书立即就在城中传开,各家的族长率领自己的子弟杀掉沛令,打开城门迎接刘季。

入城后,众人都推刘季为沛令。刘季道:“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推辞不就。

萧何、曹参等人,以及各家父老都认为此事不可自己出面,如果一旦兵败,全家恐怕都要被族灭,一致让刘季这个傻小子出头。诸父老道:“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

刘季多次辞让,众人再三推举,刘季遂自为沛令,按楚国的习俗,改称”沛公“。众人在官府的庭院内祭祀了黄帝、蚩尤,在旗鼓上涂抹鲜血。由于有斩白蛇的故事,刘季自认为赤帝之子,所有的旗帜都染成红色。沛县征召到二三千人。这些人中,后来得以封侯包括客萧何、留胜、任敖、冷耳,中涓曹参、吕殴、周勃、孙赤,太仆(车夫)夏侯婴,舍人樊哙、董渫、庄不识、周定、沛嘉、母侯疵、单宁、丙倩、审食其、周緤,职志(掌旗官)周昌,内史周苛(一说周昌、周苛兄弟是在后来加入的),中谒者亓訢,谒者武儒、尹恢,执盾阎泽赤,弩将空中,郎戚鳃,卒彭祖、单父圣。其中,彭祖就是首先为刘季打开城门的那人。


  (https://www.lewenvxs.cc/2814/2814050/5028113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