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八百万辆的年产量,总装配厂,柳晏荷的礼物,材料运回来了
此时要说柳宗山有什么感觉的话,那就是脑瓜子嗡嗡作响了。
工程厂现在已经把产能拉满了,还有二十多家地方工厂帮着制造配件,才搞定了一百二十万辆摩托车。
现在的年产量最多也就二百五十万辆,一下子增加到八百万辆,谁搞得定?
“领导,这产量要求也太....”柳宗山话出了口,意识到不妥,连忙改口:“是不是有点难度?”
“我能理解工程厂的为难之处,只是柳厂长,熊猫踏板摩托车现在关系重大,就算是再难也要完成任务。”一个领导加重了语气。
“老陈,前些年的经验教训还不严重吗?咱们不能搞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那一套子了。”大领导开口拦住了他。
大领导扭头看向一直没有发言的李铁锤,问道:“铁锤同志,你有什么看法?”
“领导,实话实说,这八百万辆的产量确实很难完成。”李铁锤沉思片刻说道。
“嗯?这么说你有办法?”大领导坐直身体。
“我是个搞技术的,对生产的事情不是很懂....”
看到李铁锤开始叠甲了,大领导摆摆手:“今天这场会议是咱们内部的研讨会,大家伙都可以畅所欲言嘛,谁也不准上纲上线。”
这话看似是在宽李铁锤的心,其实是在告诫有些领导,别搞事情。
听到这个,李铁锤这才开口道:“工程厂这边确实没办法提高产量了,不过咱们可以开办一个总装配厂。”
“总装配厂是什么?”
“就是专门装配摩托车的工厂。”李铁锤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
其实很简单。
总装配厂负责装配摩托车,然后再次扩大参与制造配件的工厂数量,两者相互配合。
“我们已经摸底了,国内还有八十多家工厂可以征调。”一个领导举了举手。
大领导摸了摸下巴,点头:“这等于是将生产规模扩大了五倍,并且有了总装配厂的话,可以保证摩托车的质量,确实是个好办法。”
大部分领导也点头同意。
不过也有领导有疑虑:“总装厂需要多少人?”
“要想完成八百万辆的年产量,至少需要六千人。”李铁锤回答。
“这么多技术工人从哪里来?”
“我们工程厂的摩托车车间可以提供一千人,其他车间可以抽调两千人,还需要招聘三千人。“
“新招聘的职工,如何保证他们的技术水平?”
这领导很明显在一线工作过,短短几句话,就抓住了这个计划的缺陷。
设备可以马上生产,材料可以从全国各地抽调,但是熟练的技术工人却没办法短时间培训好。
大领导扭头看向李铁锤。
“领导,我是这样想的,可以先在工程厂里建立一个高级技术大学,由老师傅们担任老师,对那些工人进行培训,只有通过培训的工人,才能进到总装配厂工作。
同时,在总装配厂里实行老带新的制度,老师傅带新工人,也可以快速提高他们的技能。”
听完李铁锤的两点意见,大领导微微点头:“这算是双管齐下了,好好好,是个好办法,就这么办了。”
“领导,这高级技术大学的办学资格.....”李铁锤站起身,心情有些激动了。
大领导深深的看李铁锤一眼,问道:“你先详细说一下,这技术大学是怎么回事儿?”
“什么都瞒不过领导的眼睛。”李铁锤笑道:“技术大学跟一般的大学不同,初中毕业就可以报名了,学生要学习三年,学习的内容包括文化课知识和各种工种的技能,通过考核后,颁发毕业证,然后可以分配到车间内工作。”
没错,咱李铁锤要搞的就是后世职业技术教学的那种模式。
职业技术教学之所以屡屡被诟病,并不是因为这个模式有问题,而是工人的福利待遇无法保证。
在学校学习几年,结果还是到工厂里打螺丝,每个月的工资少的可怜,任谁都不愿意进到职业技术学校学习。
缺少了高级技术师傅,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价格提不上去,工厂赚不到钱,工人的工资就提不上去,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在这个年代,工人的地位还比较高,如果能早早布局,依靠红星公司的造血能力,提高工人的待遇,建造职业技术大学,那么也许就能改变这个局面了。
当然了,这事儿关系全局的大事儿,李铁锤也没想着自己一个人改变,只是在工程厂这一亩三分地先搞起来。
其他的领导对高级职业技术大学倒是没在意,还值当是个培训工人的地方。
一机部的大领导却看出了端倪。
“铁锤同志,你用心良苦啊,很好,这事儿部里面会尽快筹办。”
“谢谢领导!”李铁锤暗暗松口气。
要知道要筹办一所大学并不是简单的事儿,要是没有部委的支持,办学资格都那不下来。
会议结束后,部委这边开始筛选和联系地方工厂,同时联系国内的几个大型钢铁厂,抽调材料。
李铁锤跟着柳宗山回到工程厂后,也召开了全体工程厂干部会议。
得知要成立总装配厂,还要招聘三千工人,那些领导们的脸色都变了。
“这个多工人,咱们准备怎么招聘啊?”
李铁锤举手说道:“咱们厂的职工不是有家属吗?这次优先家属报名。”
此话一出,那些领导互相对视一眼,纷纷点头赞成。
工程厂这年代跟其他工厂一样,实行的是接班制度,那些无法接班的子弟,只能想办法自谋出路。
现在能到总装配厂工作,也算是拿到了铁饭碗。
散会后,人事处把公告贴到了厂门口。
傍晚工人们下了班,陆陆续续离开车间准备回家,看到贴了告示,纷纷围了过来。
“老王,这上面写的是啥啊?”
“咱们厂要筹办总装配厂了,要招人了,哎呀,我家二小子能报名了!”
“这是好事儿啊,咱们厂的工资比其他工厂高多了。”
....
那些职工们都兴奋了起来,回到家之后,拉着自己的孩子来到工程厂报名。
至于需要经过培训和考核,职工们压根就没放在心上,要是他们的孩子没办法通过,那也就没资格进到厂里面当工人。
清晨,李铁锤到柳家吃了早饭,顺便将柳晏荷从港城捎回来的礼物送了去。
给姚雪茹的是一个电饭锅,港城产的,可以自动保温,姚雪茹拿到电饭锅兴奋的嘴巴合不拢了。
东西不贵,却是柳晏荷的一片心意。
李铁锤觉得自己也该造点电饭锅了,这几天随着大家伙日子好过,这种家用电器的市场很大。
不过要造就造最好的,还是不能鲁莽行事。
“我的呢?我的呢?”大嫂着急得直搓手。
“这是一套洋装。”李铁锤从包里取出一套衣服,暗紫色的女士西装,大嫂今年三十多岁,穿上之后显得特别精神。
柳宗山提醒大嫂:“老大家的,这衣服在家里穿穿就可以了,别穿出去。”
“知道了,爹。”大嫂有些失落。
其实现在政策越来越松,南方不少人已经开始穿西装了,在京城偶尔也能见到,只是顾虑到影响不好,大嫂还是将西装收了起来。
送给柳宗山的是一副老花镜,水晶镜片,钛合金的镜框,设计得非常精美。
柳宗山一边数落柳晏荷乱花钱,一边将眼镜戴了上去。
“爹,你好像年轻了几岁。”大哥趁机竖起大拇指。
李铁锤递出一个纸箱子给大哥:“大哥,这是给你的。”
“我看看这是什么?”看到箱子很大,大嫂一把抱过去,打开了箱子。
箱子里,是全套的外语书籍还有几十盘磁带。
“铁锤,晏荷给你哥送这玩意干啥?”
李铁锤拿出书翻了几下,说道:“晏荷想让大哥学点外语,到时候到港城去帮她。”
“别,千万别,我在京城挺好的,我不想出去。”大哥一听这个连连摆手,他本身就是安稳的性子,前阵子还刚晋升了每个月工资有67.5,不想换地方。
大嫂一把拧住他的耳朵:“你知道什么,晏荷在港城可是开大公司的,你觉得一个月挣几十块钱很多吗?知道吗?小妹一笔生意就挣了二十多万,还是美元。”
“我不想挣钱....”大哥还想说什么,见大嫂真发火了,只能勉强点点头:“好好好,我学,学还不行嘛!”
李铁锤笑了笑,也没说什么。
随着东方文化娱乐公司规模的扩大,仅凭柳晏荷和刘静肯定不行。
别看大哥为人木讷,其实很有才能,正适合去港城帮他们。
只是大哥如果不愿意去,李铁锤也不勉强,到时候想法从国内的大学里招聘几个人品好的派过去就行了。
分了礼物,姚雪茹和大嫂把早饭端上来了。
早饭很简单,每人一碗棒子面粥,一个白面馒头,菜是炖豆腐。
“铁锤,你前阵子托我办的事儿,办好了。”大嫂一边吃,一边说道:“咱们旁边的那个第二小学是全市最好的小学了,校长答应铁梅和铁钩作为插班生进去。”
“太谢谢了。”李铁锤冲着大嫂点点头。
原本李母不打算到京城,现在柳晏荷去港城了,李铁锤工作忙,小东方只能住在柳家,由姚雪茹照顾。
李母是个老牌的人,觉得自家的大孙子住在外婆家不合适,这才答应下来。
等阵子,奶奶先让二叔和二婶照顾几天,李母会带着李铁梅和李铁钩进京。
现在京城的学校很紧俏,正好大嫂在教育口,认识不少熟人。
也许应该在工程厂里再开办小学、中学.....李铁锤感觉到自己的事情越来越多。
吃完饭,来到工程厂里面,李铁锤就接到了部委的通知,东方高级技术大学的办学资格已经特批了。
李铁锤在工程厂的东边选了块空地,委托铁道兵的建筑队帮着建造校舍。
由于报名的职工子弟已经等着培训了,便暂时找了两个仓库当做教室,实践培训课可以在车间里进行。
同时,总装配厂的建造工作也开始了,一机部特别重视总装配厂,刚筹建就被定为了重点工厂,还专门把电力设备总厂的周厂长调了过来。
周厂长跟这年代大部分厂长不同,其本身是京城大学的研究生,还是从基层晋升上去的,能力强,思想觉悟高,正适合当这个厂长。
时间一天天过去,总装配厂的基础车间建造好之后,那批工人也培训完成了。
各种设备和材料络绎不绝的运进车间里,大生产再次开始。
工程厂这边也组织了一批质量检验员,进到车间内,负责验收摩托车的工作。
时间一天天过去。
周一清晨,李铁锤刚上班,就接到了老鬼的电话。
“铁锤,那批材料到达塘沽港口了,要不要去接一下?”
那批材料自然是从小本子家运回来那批。
为了防止有心人找事情,几艘货船绕到大洋上,转了一圈,才拐到了塘沽港口。
这年代还没有GPS系统,需要船长主动报告船只位置,只要操作得当,任谁也不可能把八岐大蛇株式会社跟红星公司扯上关系。
“这是喜事儿,当然要去。”
现在总装配厂、各个地方厂的生产活动已经走上正规了,李铁锤也闲了下来,正好去塘沽港晃一圈。
塘沽港是这年代国内最终的深水港口之一,港口内各种设备齐全,最重要的是有通往京城的火车线。
铁道那边也打了招呼,将会抽点几列货运列车前往塘沽港。
傍晚,伴随着几道清脆的汽笛声,三艘万吨巨轮缓缓驶进了港口。
接船的人,除了李铁锤外,还有一机部的大领导。
港口已经被戒严了,巨轮靠岸后,码头的工人们立刻忙碌了起来。
看到装卸工人们,将材料吊运下来,大领导此时有些激动了。
“铁锤啊,这批材料很有意义啊。”
大领导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曾经经历过那个混乱的年代,其本身还是东北那边的人,更是清楚当年敌人的凶残。
当年抢走的东西,总算是拿回来了一些。
“领导,这只是第一批,以后咱们还要一点点的,全拿回来。”
夕阳西落,阳光在李铁锤的身上镀上了一层金光。
....
(https://www.lewenvxs.cc/1930/1930305/2228490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