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聚沙成塔
带着大长老的肯定与“基石计划”的明确方向,张卫东回到了科协办公室。
窗外是京城四月的人间芳菲,但他的心却无法完全沉浸在这片春色里。
他知道,接下来他要面对的,是一场比搜罗顶尖人才更为复杂、更需要平衡艺术的硬仗——为“基石计划”,尤其是其中最“烧钱”的基础材料领域,寻找并筛选合适的战略投资者。
前段时间,他像一位技艺高超的星探,凭借“先知”在全国的科研院所、高校实验室乃至海外,精准定位并“忽悠”来了一批技术大牛,为计划搭建起了核心的人才骨架。
如今,他要扮演的角色,则更像一位精明的建筑师,需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为这座宏伟大厦奠定坚实而广泛的经济基础。
他铺开一张巨大的全国地图,上面已经零星标注了几个点:京城的王家(王越家族)、徐家(通过谢婉清关联),西江的南宫家族,以及态度暧昧、尚需考察的谢家(谢季秋家族,其背后的能量亦不容小觑)。但这还远远不够,如同棋盘上寥落的几颗棋子,无法支撑起一场波澜壮阔的棋局。
“基石计划”的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摒弃了急功近利的上市套利思维,它追求的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性提升,注定是一场需要长期投入、耐得住寂寞的“马拉松”。
这就对投资者提出了远超普通商业行为的要求。
张卫东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
他拿起红笔,在地图上虚画着圈,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筛选投资者的多维标准:
一是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可持续投入能力。
基础材料研发是名副其实的“吞金兽”,一个配方、一种工艺的突破,背后可能是数以亿计、甚至十亿计的持续投入打了水漂。
投资者必须家底丰厚,且主营业务健康,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支持,而非指望短期投机回报。
二是企业的综合素养与战略眼光。
他看重企业的管理规范度、技术消化能力、产业协同潜力。
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掌舵人必须具备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格局和超越眼前利益的远见,理解并认同“基石计划”的长期价值和战略意义。
三是政治背景与信誉。
参与如此级别的国家战略,投资者的背景必须清晰、干净,历史信誉良好,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其商业行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这关乎计划的保密性、稳定性和国家利益的安全。
四是地域与行业的互补性。
他需要有意识地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链环节布局投资者,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形成健康的内部协同与竞争机制,同时也带动更广泛区域的产业升级。
普通的商人或许将此单纯视为一场高风险的豪赌,但张卫东和顶层设计者们看到的,是“聚沙成塔”的国家力量整合。
他决不允许某个家族或财团意图独家垄断某个项目,哪怕对方资金再雄厚。
分散股权,既是为了风险共担,更是为了确保国家始终掌握战略方向的主导权,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侵蚀战略目标。
早在张卫东四处搜罗人才之际,关于“基石计划”将吸纳社会资本参与部分领域(尤其是基础材料)的消息,就已通过特定渠道,被有意无意地释放出去,在顶尖的企业家圈层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嗅觉灵敏的商界巨贾们早已闻风而动。
他们中许多人饱受核心材料受制于人之苦,或是面临技术升级的瓶颈,对参与国家级研发计划既充满渴望,又对其中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资金黑洞望而却步。
张卫东非常清楚当下许多企业的通病:他们渴望“即插即用”的成熟人才,却不愿在人才培养上投入;追求“短平快”的效益,对需要长期投入的自主研发敬而远之;习惯于“模仿-改进”的路径依赖,或满足于购买短期专利授权、寻找低价替代工艺,真正的原始创新动力严重不足。
这不能完全归咎于企业主短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下,自研创新的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确实让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不堪重负。
“短期行为”某种程度上却成了他们生存的理性选择。
而现在,张卫东要做的,就是通过“基石计划”这个国家级平台,构建一种全新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创新机制。
他要用国家的信誉为引导,用汇聚的资本力量为后盾,用他超越时代的“方向性提示”为加速器,大幅降低单个企业从事前沿材料研发的风险和门槛。
“大家都投一点,压力就分散了。蛋糕做大了,哪怕只分一小块,也远胜于自己守着一个小面团。”这是张卫东准备向潜在投资者传达的核心逻辑。
当然,他的话术,却是更加缩小了压力,而更夸大了利益。
更重要的是,他脑海中那些来自前世的、关于关键材料技术路径、潜在突破点乃至某些“黑马”材料的前景认知,虽然无法直接给出具体配方,却足以让他为研发团队指明最具潜力的攻关方向,避免走上致命的弯路,从而极大提升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
这才是他敢于推动此事的最大底气。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地图。
华东的民营制造业巨头、华南的新兴科技财团、东北的老牌重工企业、中西部的资源型集团……
一个个潜在的目标在他脑海中浮现、评估、筛选。
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秘书:“通知下去,下周开始,以科协‘产学研融合调研’的名义,安排我对以下名单中的企业进行考察……对,行程保密级别为‘秘密’。”
放下电话,张卫东走到窗前,深深吸了一口气。
寻找“金主”的征程,即将开始。
这不仅是资金的聚合,更是一场关于信念、格局与家国情怀的考验。
他要在市场的浪潮中,筛选出那些真正能与国家命运同舟共济的“同路人”,共同将这“基石计划”,从宏伟的蓝图,一步步变为坚实的现实。
聚沙成塔,集涓成流。
他相信,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从不缺少有识之士。
而他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并点燃他们胸中那份同样炽热的家国之火。
(https://www.lewenvxs.cc/19/19018/43707051.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