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大明求生记 > 第四百四十三章 遭遇战(一)

第四百四十三章 遭遇战(一)


亲兵队长韦宝强明知北堡有朝廷兵员把守,逃往前去有风险,可是也没得选是因为,总比面对鞑靼骑兵风险要小吧,起码没有小命之忧,还能利用朝廷的兵员抵抗鞑靼的前锋游骑。

此时,王之道说道:“少主,可以往南走,不过不去北堡,此路沟壑众多,山路崎岖,车马不通,还是往五眼井堡躲避一时为好。”

经过众人的商讨后,决定前往口子上躲避,因为那里有“议事办事处调查部”属下的药材铺,想必情报人员已经发出警报给黄河对岸的第三师赵子龙部了。

口子上这个地方几十户人家,没有兵卒驻守,朝廷的守兵全在山梁上的五眼井堡内,章宝一行经过一路的奔波很快就把口子上警卫了起来。从四面八方躲避兵祸的百姓也陆陆续续,拖家带口赶来求庇护,因为五眼井堡有明军驻守,相对比较安全一点吧。只因近些年来,鞑靼犯边次数很是频繁,生活在边区的老百姓还有兵户们每当接到警讯都会跑,不跑等于送死。鞑靼兵马一过,真的是一地鸡毛,基本没有活口,连柴薪也不会留下。在古代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是放在第一位的,为何,因为柴火是居家必备的东西,在没有油,汽,电的时代,人人离不开烧柴,只因烧煤不安全会死人,烧柴就成了最为方便的能源,章子俊花了整整十几年才在西北慢慢地推广煤的应用,大批泥瓦炉和小铁炉子的使用才保留了一些植被及树林,不然随着人口的增加,早就被砍伐一空了。

看看京城方圆百里内,全是光秃秃的山峦,整个山东,京杭大运河所经之处,连一颗像样的树也找不到了,为何?全被当成柴火烧没了。难怪碰到荒年,连树皮也啃不到。

口子上这样的小村本来住家不多,一下子来了一百多人,还是全副武装的大辕马车队,很快就惊动了山梁上五眼井堡内的守军。站在山梁上的堡内,把底下口子上看的一清二楚,亲兵队长韦宝强第一时间就派人去往堡内说明情况递上名敕,当五眼井堡内的百户长张春听说是平安伯的人马时,也是见怪不怪,按着张春的理解这些年来堡内有许多的东西都来自榆林,不管是吃的喝的还有用的,比如取暖的大铁炉子,晚上站岗守备也不会冻着,吃的方面就更多了,糖水罐头,白酒,瓦罐鱼肉,神仙面面等,这些东西全是换来的,大批商人经过堡内,通行费就不收了,折合成了这些商品。对平安伯的人马不抵抗,反而有所亲近,今日总算能看得真切了,可以近距离接触,看来头不小,如果轮朝廷官职得话,章宝可是当今皇帝亲封的都指挥使官职,比一个小小的百户官不知大了多少级。

很快章宝带领三十名家将接管了堡内的百余人,让张春随时听用。作为口子上中药铺子的密探吴老汉一家,只有王之道知道,其余人都不知道这个秘密,连章宝也不知道此地还有父亲安排的密探。所以王之道也是第一时间光顾了吴老汉一家在口子上的药铺子,平时吴老汉座堂看病,儿子抓药,女儿打下手,老妻打杂后厨做饭等,生活悠闲平静又轻松。当王之道亮出“议事办事处调查部”的一块银牌时,吴老汉当即带着王之道来到左厢房,纳头跪拜道:“不知大人前来有何吩咐。”

看得出来,吴老汉是经过训练过的,作为药铺子的主人,都是经过培训后才上岗的,唯一的秘密就是保密,连家中的儿女及老婆也不知道,为何吴老汉要在口子上这样的地方开馆问医。虽然生意也不怎么好,却生活安逸富足,半年一次来一辆双马大车,卸下大批药材,还有许多平安镇出品的半车生活用品,小到油盐酱醋,还有人人眼红的各种罐头,棉布等。

平时当有人问起吴老汉时,吴老汉就说道:“这药铺子啊,不是自己的,是为东家照看着,东家是京城户部主事老爷的。”关于是哪一位主事老爷,吴老汉就不说了。前几年五眼井堡内有二个兵痞子,久不拉便,看完便秘病后不付钱,还调戏吴老汉为其熬药的小女儿,过后又抢了许多的罐头吃食,砸了铺子,事情闹大了,传到了百户长张春那里,张春眼一瞪,对着吴老汉道:“不就是砸了个破药铺子吗?跟我来要银子,抽风了吗?还要看病的药钱,赔被打坏的家具等物。”

张春这人也没什么文化,认字不多,自己的兵看病不付钱,又砸了药铺子,关于这种小事只是劝和一下吴老汉。在明朝兵痞白吃白喝,调戏寡妇和一些平民家的小姐丫头之类属实正常,欺负一下这些小民人家,百姓们只能忍气吞声,比如偷鸡摸狗,伸手摸一下小娘们的屁股,打架斗殴只要不弄出人命官府是不会管的。

在张春想来,好你个吴老汉,还上门来让我陪钱,可我张春是有“文化”的人,也认几个字,就不跟刁  民计较了,说了几句好话,又说了硬话,吓唬一通后就把吴老汉打发了。

想不到三天后,有兵卒发现这二个兵痞死在了堡外一堵女儿墙下,一个眉心中火枪弹而亡,另一个弩箭穿喉,偏头关的牛千户长前来调查后,发现事情很诡异,问询了吴老汉也是一头茫然,只因吴老汉是个草药郎中,这几天一直在药铺子座诊看病,连出门的机会都没有,要说吴老汉会杀人,牛千户长连自己也不信,最后也是无奈而归,从此张春吩咐手下的兵卒,千万别惹吴老汉,还要多多地照应着,此后吴老汉的药铺子最也没有人去骚扰过。

不出一天大批大批的散民来到了口子上,因为鞑靼大量游骑铺天盖地而来了,清水河至偏关一线原本就是鞑靼常年侵扰驻牧之地,每一次内侵绕过大同,远至阳原,宿州抢掠后随之退回到察哈尔及和林格尔一带,所以这一片区域村庄慢慢减少,留下来的全是朝廷修筑的屯兵堡及关隘。朝廷在这一带修筑的堡口大大小小成千上万,常年驻兵二十万,加上兵户的全家老幼,几百万人口散布于此。可以说能抢掠的也差不多了,抢不到的全在屯堡中关墙内。

口子上进村口的路上,已经筑起了一堵齐胸的土墙堆,一边是一条常年干涸的深谷溪流,另一边是四五丈高的黄土断崖高坡,高坡上就是五眼井堡的驻军了,要上去也只有一条上坡小路,所以亲兵队长韦宝强就在口子上进村这里临时修筑起了防御,前后二道,用兵五十人刚好防守住。前排30人的火枪,又分成了二排,后边架起了二门60炮,对着前方300米处的弯道口,当鞑靼的骑兵到来时,必定要在这个弯道口减速,这样就能从容地打抢放炮,弥补火力不足的困境,在五眼井堡的女墙上,利用地势的高度,架上了剩下的三门60炮,章宝跟百户长张春带领的百余人固守堡上,还没等韦宝强布兵完成时,前方转弯口的进村小道上就出现了鞑靼大批身着羊皮背心,腰扎一寸半牛皮带,头戴八角牛皮高帽的鞑靼骑军,一手抓缰绳,一手高举五花八门的兵器,嘴里发出高昂加长的高音,因为道路转弯速度放慢了许多,大量的人马也慢慢相互拥挤起来,扬起了漫天的黄土尘灰,在断崖高坡间弥漫开来,遮住了前方的道路,气势变的更张扬了几分,黄土中透出一股股杀气,扑面而来。

韦宝强一看急了,匆忙命刚刚进入胸墙内的火枪兵开火,这队三十人组成的家将火枪队也是第一次真刀真枪面对,对着前方扬起的尘土,乱七八槽一顿火枪输出,立马听到前方一阵人喊声,马的嘶叫声此起彼落,火枪队的无差别一顿乱枪后,进入到第四轮输出时就看到了从尘土中冲出来的三匹战马,哀嚎地倒在前方村路的百米处,又一匹马倒下时,马身一歪直接滚落到了路边的深谷干溪流的乱石中。

韦宝强一边让火枪队继续输出火力,一边指挥着后队把二门60火炮架起来,原本这60火炮最少二人就能操作,现在配置的是五人,二匹驮马,在行军时可以拆开,分为主炮架,两个炮车轮子,一个主炮管,一匹驮马就能背上,也可以不拆散,直接挂上马架子上用驮马牵引走,另一匹驮马装载三箱炮弹,共计十二枚引信炮弹,这就是一个炮组。章宝的家将队配置五个炮组,一个连一百二人的火枪队,二十六人的杂辅兵和伙房,余下八个大辕车手。是的,驾驭大辕车架的也算是技术人员,没有几年的赶车经验,只能中午出来转转,因为早晚要出事,就像是会开车一样,需要考驾照的。


  (https://www.lewenvxs.cc/1/1796/5046962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