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2322章 无用的努力(第二更,求订阅)

第2322章 无用的努力(第二更,求订阅)


卢比扬卡广场上的克格勃总部大楼,比文化部建筑更添几分压抑。深灰色的墙体在午后的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窗户紧闭,如同无数双审视的眼睛,将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

    一份标注着“机密”的策划书,被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装在牛皮纸袋中,经过重重安检,最终送到了“科技理事会”瓦连京将军的办公室,这个机构专门负责窃取西方科技情报的部门,简称“T局”。

    一直以来,都有超过一千名克格勃特工,在西方各国来搜集外国技术,其中驻永宁的领事馆里就有不下60名KGB特工,专门负责偷窃芯片,或到黑市上购买由小偷提供的芯片运送回苏联。

    即使西方专门设置了“巴统”这样的组织,对苏联的芯片事业围追堵截,苏联人也一样可以通过星洲、港岛以及奥地利或瑞士公司绕过限制,通过代理公司等方式间接采购,而对于某些设备,如果无法直接进口或者间接走私,他们就会采用窃取的方式获得。

    而根据CIA掌握的情报显示:通过多年的努力,苏联几乎已经获得了芯片制造所需的所有设备,包括并不仅限于900多台制备原材料的机器,800多台光刻机,以及300多台用于封装和测试芯片的机器(1)。

    这些设备既有SEA制造的,也有美国、德国以及荷兰制造的,基本上可以说是来自世界各地,不仅如此,他们还从西德的蔡司获得了制造光刻机的镜片。

    而多年来,负责这一行动的,就是瓦连京将军指挥下的T局,这间机构可以称得上是苏联发展电子产业的心脏所在,也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让苏联获得了通过正常渠道无法获得的设备和技术。

    将军的办公室宽敞而简洁,墙面悬挂着领导人的照片,办公桌是厚重的橡木材质,瓦连京将军年近六十,头发已有些花白,却梳得整整齐齐,军装领口的勋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他坐在宽大的皮椅上,手指交叉放在桌前,眼神锐利如鹰,透着常年身居高位的沉稳与威严。

    “文化部转来的?关于国际象棋人机对决?”

    将军接过牛皮纸袋,指尖触到纸张的质感,眉头微微一挑,语气中带着几分疑惑。他拆开纸袋,拿出策划书,逐页翻阅,目光在“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实验室”、“10万元出场费”等字样上反复停留。起初,他的表情还算平静,只是偶尔用指节轻敲桌面,似乎在消化信息。

    当看到“超级计算机可模拟人类思考,与卡尔波夫进行对决”的内容时,将军的眼神骤然变得锐利。他停下翻页的动作,身体微微前倾,重新回看关于超级计算机性能的描述,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SEA人倒是一直敢想,居然想要用他们的机器挑战我们的象棋大师。”

    他手指在“超级计算机”几个字上轻轻划过,眼中闪过一丝探究的光芒,自言自语道:

    “不过,这倒是个好机会——看看SEA的电子计算机水平,到底到了什么地步。”

    将军将策划书放在桌上,按下桌角的呼叫铃。片刻后,一名身着军装的副官走进办公室,立正敬礼:

    “将军,您有何吩咐?”

    “把这份策划书立刻拿去复制,”

    将军指着桌上的文件,语气不容置疑。

    “副本送到科研部门和情报分析部门,让他们联合研究。第一,分析SEA的超级计算机的技术参数,判断其运算能力和智能水平;第二,模拟推演比赛过程,评估卡尔波夫的胜率,更重要的是——确定人类被机器打败的可能性有多大。”

    副官双手接过策划书,再次敬礼:

    “是,将军,我立刻去办。”

    “告诉他们,”

    将军补充道,眼神变得严肃起来。

    “这件事优先级很高,不能有任何疏漏。如果SEA的计算机真有他们宣称的实力,这场比赛背后,恐怕不只是一场简单的竞技那么简单。”

    副官点头应下,转身退出办公室。将军重新拿起策划书的原件,目光落在“人工智能”的字样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沉思。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而瓦连京将军的脑海中,所思索的问题,并不仅仅只是这场比赛,而是这场比赛背后,SEA的电子技术到底有多么的发达。

    “人工智能……简直就像是科幻电影一样。”

    瓦连京将军这么嘀咕一声,然后又一次把注意力放到了其它方面,对于他来说,这只是所有工作中最不值一提的事情。

    对于T局而言,还有更为紧要的工作,比如“X晶体”的提纯,芯片的生产,这些都需要T局部署在海外特工去获得相应的资料。

    在T局把手伸向西方的时候,西方的手同样也伸到了苏联,只不过伸的方式不同,在长安的调查部科研中心,几名电子专家,看着眼前的处理器,神情显得颇为怪异。

    “确定是最新型的处理器吗?”

    抽着香烟的丁宗勇用充满疑惑的语气反问道:

    “飞机是三年前生产的,雷达和电子系统基本上都代表着俄国人的最先进水平。”

    将烟灰在烟灰缸里抖了一下,姚书远回答道:

    “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毕竟,军用雷达、电子系统,又不是普通的家用电脑,在那里天天更新。”

    “可是……”

    丁宗勇用充满疑问的语气说道:

    “这简直就是一堆落后产品,绝大多数处理器的制程都在10微米以上,虽然军用处理器需要考虑防辐射、可靠性等方面的原因,其制程相对落后,但是10微米的处理器……”

    抽了一口烟,他用近乎无奈的语气说道:

    “实在是有些太扯了,他们怎么能这么落后呢?F2战斗机的处理器也远远好过他们。”

    “可是,这架飞机确实是他们现役的飞机,而且还是目标其最先进的战斗机。”

    其实,丁宗勇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在另一个世界,当别连科驾驶着米格25降落的在日本北海道之后,当美国的专家把米格25大卸八块的时候,他们惊讶到什么地步,他们所惊讶的并不是其采用不锈钢制造的机身,他们惊讶的是俄国人用电子管制造的雷达和电子系统!

    那么一堆小型化的电子管,简直就是十几年前的产品,现在,得益于苏联二十年的追赶,至少用上集成电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了!

    瞧着身边这几位满脸不可思议的同事,一直没有说话的齐怀君,看了一眼他们研究了一个多月的那些处理器,说道:

    “这不正常吗?”

    “什么?”

    丁宗勇和姚书远疑惑道:

    “怎么正常了?”

    “你看我们研究的这372块处理器,有70%是直接访制的我们的和美国的产品,这就是苏联的工艺路线——仿制。”

    齐怀君提到“仿制”时,特意加重了语气,然后他接着说道:

    “花了大价钱做研发的是我们,坐享其成山寨别人产品的苏联,按照投入产出比来讲,我们血亏苏联血赚啊,为什么偏偏是我们笑到了现在,而苏联却越来越落后呢?

    很简单,因为苏联人忽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恍然大悟似的姚书远,用力的一拍手,说道:

    “李氏定律!”

    “对,就是李氏定律,虽然并非自然科学定律,它一定程度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阁下提出这一定律的时候,认为“晶体管密度每年一番”,也就是12个月,实际上,更准确的时间是平均8个月!”

    齐怀君加重了一下语气,然后继续说道:

    “去年10月27日,天堂电子推出了奔腾处理器,假设俄国间谍在当天采购到它,并且在一周内,把它送回国,面对其优异的性能,俄国人自然会选择仿制,小小一块芯片还怕复制不来吗?俄国人是胸有成竹,然后他们需要磨掉表层,然后用相机拍下芯片线路、构造,然后再制版,仿制,测试……等到这一切完成的时候,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

    他的反问让实验室里的空气一下子沉寂下来,他们都是芯片工程师,仿制虽然是坐享其成,但并不是说,拿到产品就能仿制出来,它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可能是几个月,或者更长时间。

    “四个月?五个月?六个月?还是一年?等到苏联仿制出奔腾处理器的时候,天堂电子可能已经搞出了新一代的奔腾处理器,正准备投入市场了。”

    喝了一口茶,齐怀君看着陷入沉默中的同事们,用轻蔑的语气说道:

    “小小的芯片,仿制它并不困难,但李氏定律的面前,苏联人的坐享其成不仅没有加快他们的发展,甚至还拖累了他的发展,甚至会越仿制越落后,因为李氏定律现在仅仅只有8个月。

    集成电路不是过去的工业时代的钢铁机器,仿制之后可以使用20年,甚至30年代,集成电路的发展速度之快,是人类工业史上从不曾有过的速度,这种速度,注定了一个结果——越仿制越落后,因为仿制的速度跟不上创新的速度!”

    这正是集成电路最大的特点,别说是8个月了,就是18个月,仿制者也会陷入“越仿制越落后”的局面,因为仿制一款芯片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这样的追赶是永远追赶不上的,到最后会被远远的甩在身后。

    而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就是在远远的落后于时代之后,被彻底的淘汰!

    “所以……”

    看了一眼那些苏联军用雷达和电子系统处理器的照片,齐怀君用轻飘飘的语气说道:

    “坐享其成……这个世界上压根就没有这样的好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处理器,不过只是俄国人为他们坐享其成付出的代价而已。”

    端起茶杯,看着若有所思的同事们,他继续说道:

    “所以,这没有什么奇怪的,说实话,在看到其中5微米的处理器时,我都觉得……他们已经很努力了。”

    可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1)此处引用的是真实数据,根据苏联解体后公布的资料,苏联70%的芯片生产设备是从西方以代理公司等方式“走私”获得,其中有一部分是窃取。

    (本章完)


  (https://www.lewenvxs.cc/1/1138/1110878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