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谍海孤雁 > 第1482章 火炮厂

第1482章 火炮厂


陪着乌力吉木仁,忙碌了一些时间,让林家及盟友旗下产业,针对当地情况,进行了一番调整。

好在,都只是在现有产品中,进行一番微调或简单设计,难度并不算高,等转得差不多,有些初代产品已经出来了,像小型发酵袋,小的,卷起来也就一个桶大,加上其他的简单配件,一头牛马便能驮走。

乌力吉木仁的二哥,也从成都来到了重庆,带他参观并详细讲解后,直接给了林默最高礼遇,很明显,这也是一位,希望当地能得以发展的诚掣之人。

好好接待一番,将事情完美处理后,林默这才离开,去了二叔那里一趟,没啥问题,才去外围势力转了一圈,了解情况。

还行,各方基本都迈入正轨,唯一的问题,就是触及到本地一些人的利益,像袍哥等灰黑组织,带来一些麻烦。

还好,还能应付过来,不过林默也准备给他们找点明面上的后台,免得这些人得寸进尺,毕竟出于一些顾虑,他们不好直接出面帮忙解决。

而且,袍哥的势力很大,只不过是有同迁入渝的青帮,与他们的利润冲突最大,顶在了前面,但凭其搭上后台,还有青帮大名,照样应对的颇为艰难。

当然,伴随各方势力入渝,其所获支持也会越大,但也意味着会引起更多冲突,甚至演变成,本土与外来者的矛盾。

毕竟,袍哥,已渗透进川地方方面面,下至普通民众,上至川地军政高官,很多都与其牵扯不清,而且伴随招工及重庆商业发展,全川各地袍哥都在往重庆汇聚。

而大量青壮汇聚的工厂及发展起来的各行各业,很容易变成结社势力发展的温床,像青帮便源自运河,其上岸发展,其实也依托于大量码头工人的存在。

一旦袍哥组织趁机扩张,再叠加土客对立,极易出现问题,所以袍哥问题,已变成急需解决的麻烦,且宜早不宜晚,等问题显现,再想处理可就晚了。

好在,还有时间窗口,甚至迹象不显,至于原因,人力资源供应尚不算过剩,准确讲,是缺人才,不论本地还是外来人设立的厂矿企业,都像工程队一样,在往外传授知识技术,留出了上升通道。

有野心有毅力者,都在通过这个渠道往上走,底层没手艺没技能的普通工人,也未受到太多就业挤压,所以对参与结社组织,抱团取暖兴致不大。

但发展,不可能始终维持高速,伴随改革工程的陆续完工,释放出大量工人,以及战端一开,东部沿海大量人员涌入,底层就业机会,必然受到很多挤压,在激烈竞争下,抱团排斥外人,是必然会出现问题。

但无组织的抱团,问题不大,就怕有人居中串联,把力量组织起来,社会团体乃至红党成为此角色,问题都不大。

前者,是为工人争取利益的,工厂需要市场,这问题不大,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牵制公权力无端插手,我党的话,到时双方合作,不大会在老蒋屁股底下点火。

最担心的就是帮会,尤其是本地帮会,土客矛盾绝对会成为利用的抓手,套上一层土客矛盾的皮,到时可就麻烦了,所以,哪怕没有苗头也要提防。

另外,澡堂现在也已经开到重庆来了,而且是沿江一路开办而来,设备也换成了新的,老旧锅炉都已经用完。

因为所需锅炉,不用达到工业级标准,林家下属的机器厂,已经能够量产,且经过改良优化,可用标准颗粒料做为燃料。

在重庆的生意,进行的也极其顺利,这里有大量工人,浣洗需求很旺盛,而且水汽大,烘干业务及桑拿业务极受欢迎,林默也去体验一番。

随后林默去了重庆站,其业务能力进步很快,最近陆陆续续也自己侦破了不少谍案,就是外勤行动作战能力稍差,有不少伤亡。

林默将外围摸查到的一些确切线索,交给他们去跟进,当然,线索都是进行了脱敏处理的,看不出来源,林默的说辞,也是意外撞见或其他案情牵出之类。

林默没多提,将话题引到袍哥的事情上,他的那些分析,只粗略提了几嘴,便提出要求,重点监控浑水袍哥,尤其不识趣,蹦跶得欢的,找个理由或机会给收拾了。

林默没多呆,聊完正事便告辞离开了,目前总部已加强对重庆站的管理,除了业务工作,其他的,林默都不过多过问。

离城回去路上,林默搭乘了一趟班车,班车是林家搞的中巴,能坐二十来人,这一辆,烧的沼气,车顶背着一个巨大的气包。

这车,并非进口卡车后改装,而是林家专门设计生产的,当然,也脱胎于卡车,底盘、发动机位置等,还有着浓烈的卡车特征。

另外,不少材料、零件皆是从国外进口,像是车架的钢梁,大件还是高强度钢,国内钢厂造不了,不过,发动机却是国产的。

与内燃发电机一脉相承,能适配使用众多燃料,不过,相对笨重,而且在车辆这种颠簸震动的使用环境,故障不少,一路上,因各种小问题,停车修理了好几次。

确实都是小问题,问了司机,也就是一些螺母零件容易机动,或是管线之类破损堵塞,大问题还真没遇见过。

也就是说,质量还是有保证的,但欠缺经验这些,细节处理不到位,才在使用中出各种毛病,林默觉得,应该提醒一下,应多与客户沟通,接受反馈,持续进行改进。

一路上,中巴小巴也碰见一些,很像福特T型车的国产车,还有各类三轮、摩托、自行车这些也碰见了不少,卡车的话,轻卡,还有用皮卡改的轻卡,也碰见了一些。

不过最多的卡车,还属一款中型卡车,碰见了好几个三五辆的车队,车上运的多是矿石,或一些工厂生产的产品。

不过这中型卡车很奇特,鸣笛,响的是火车轮船的汽笛,其实它的动力也确实是蒸汽动力。

有点方方正正的,像英国佬生产过的一款哨兵蒸气卡车,技术是很成熟的,因为国外多数厂商,都转向内燃机了,所以林家很顺利,便搞到了很多技术资料、技术图纸,乃至是这方面的资深工程师。

很明显,蒸汽卡车已落后,并在被厂商抛弃,林家选择造它的原因,一个是技术、制造能力的考量,正常中型卡车,不论技术获取难度还是其他的,都不好解决,问题一堆,短期内很难搞定。

像发动机,别看林家与人合作的企企,已能生产大马力发动力,供应装备给舟艇部队,但那是简单粗暴的牺牲了体积、重量等,就是又大又重的家伙。

要把发动机搬到车上,重量、体积都需大幅削减,这需要高强度材料及相应加工能力,还有冷却这些,也无法像船用机,简单粗暴从河里抽水上来冷却,方方面面问题一堆。

至于中巴,其实它用的,是轻卡的发动机,只不过,车身材料大量使用了轻复的复合板材,自重远小于同等大小卡车,且这时代人普遍瘦,算上行李,二十来人的重量,也不会超过两吨。

另一原因,则是油料与成本的考量,油终究来自进口,哪怕没断供,运行使用成本也不低,最好不用油,但各种燃气,其能输出的动力又比较小,轻型车辆问题不大,最多速度慢一点,但到了中型车,还是载重的卡车,缺陷就很明显了。

所以,综合考虑后,中型卡车,选择了蒸汽机车,除了启动比较麻烦外,还是挺适合的,包括蒸气机技术这些,林家花了一些代价,便统统搞到手了。

载重四吨,若道路平整,还能超载运更多,恰巧,林默在这边所修的路,普遍比较平整,所以不少厂矿企业,购买此车用于运输。

不过,也有缺陷,自重较大,不少桥梁无法负担,所以能通行的路线比较有限,好在,一些通向重要矿区的道路,已在进行升级。

其燃料,可以是煤炭或木炭,但需要品质好的,也可以用颗粒料,但需要燃烧速度快、热值高的,也就是添加了煤、木炭、油等的颗粒料。

这款颗粒料的使用成本低,但热值也比较低,需频繁加料,而且添加的,多是燃烧快的褐煤,烟大,不过光成本低,便足以让多数人选择,所以一路上的运输车队,都是头顶一股大浓烟驶过。

一路上,路周围的山洼中,要么是工地,要么已建成工厂,多数人,都采用了林家的厂房方案,也就是半埋式,毕竟不少人,都是因规避战争而来此,肖定顾虑相关问题。

当然,也就是这条路周围是这样的场景,其通往的,是一处煤铁丰富的大矿区所在地,路桥建设标准也很高,所以,沿路才汇聚了,大量的相关企业。

林默的目的地靠近矿区,一处修械所下属工厂聚集区,说是聚集,其实也相隔一段距离,只是这一片,集中分布着他们的很多工厂,从冶炼到加工的整条产业链。

修械所在此地的核心工厂,是一家身管火炮厂,由数个小厂组成,像平射炮、克氏山炮这种已量产的,则单独设厂进行生产,总厂,负责身管火炮研发、重要部件生产,及量产能力不足的身管火炮生产。

从广州火炮搞来的核心设备及重要工程师、高级技工技师们,便将并入此地,而跨海溯江,人和设备都已送至此地,准备欢迎加入的人,情报处方面由林默代表出面。

举行了欢迎仪式,正式确认他们的加入,在林默见证下,签署相关保密协议后,正式带着他们参观工厂与产品。

平射炮,就是仿自日本大正十一年式37mm平射狙击炮的武器,看见这个,工程师们明显有些失望,不过听说原料、零件已实现全自产,又都眼前一亮。

毕竟,他们的火炮厂,按设计,也就是搞来料加工,甚至还需进口重要部件,且始终未投产,虽然目标定的挺远大,但能否实现还另说。

而原料零件皆自产,意味着已建成一系列工厂,构建起一条产业链,哪怕还很弱,只能搞搞老炮,但这总有提升发展进步的机会。

平射炮,也是被改良优化了一番的,像炮架,对一些细节进行调整,还增加了两个小轮子,脸盘大。

不是用于牵引机动,而是用于在战场上移动,像进攻时,拖拽着跟随步兵行动,或是在战壕内机动转移。

至于行军,可拆开由马匹驮负,或绑在两轮摩托货架上,三轮放车斗就行,且还为其配备了专门的运输工具,鸡公车,也就是独轮车,只是木架换铁架,轮子也是铁轮毂加胶轮。

还有动力鸡公车,其实就是把摩托的小发动机,装在独轮车上,可运更重物资,上坡也更省力,成为重机枪、轻型火炮的标配运输工具,用来运枪炮及弹药。

还有两轮版的,其实也就是带动力助力的手推车、板车,不过,按美军的叫法,应该是力量增强型战术手推车,名字都得记半天。

搞这个的原因,一个是国内路况差,很多地方也无法通车,且油料也很难及时供应,虽还有酒精之类能临时顶上,但总归比较牵强。

而这两样,哪怕没有燃料,也能推着拖着跑,且带着翻山越岭、跨溪过河也更容易,战术上更灵活。

另一原因,则是国府军队内,没那么多懂驾驶的,且车辆维修养护也更麻烦,所以,这东西更实用也更容易推广装备。

克氏山炮,全称克虏伯75毫米山炮,是德国二十世纪初便生产的一款火炮,国内最著名的仿制型号,是沪造克氏75毫米山炮,在国府军中普遍装备。

虽然很老旧,但经仔细考虑后,修械所还是将其选做,批量生产的主要身管火炮型号,没办法,以国内的条件,修械所不是搞不出其他性能更好的,但产量嘛,一年估计也没多少门。


  (https://www.lewenvxs.cc/0/854/85699770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